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3集课程复讲

黄莉学长

  
    “亲所好,力为具。亲所恶,瑾为去。”孩子要从小养成勤劳的态度,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。
     一个爱劳动的孩子,会得到长辈的关怀和提携。
     勤劳的孩子与平辈相处,也能够有很好的人际关系。
     许多大学生被退学,就是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,不劳动,不能体会他人辛苦的劳动,无法和老师和同学相处,是“专业的高材生,生活的低能儿”。
    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,关键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因此,小孩从小良好生活习惯至关重要。凡是正确的习惯,父母一定要帮助养成;凡是不好的习性,必须坚决改过,否则,长大了就难以转变了。
     除了父母所喜好的,我们要尽力满足。对于妻儿、朋友所希望我们做的,我们也要尽力去满足。我们与他人相处,要有拒绝的能力。拒绝不合适的要求,有两个法宝:一个是父母,一个是妻儿。如果这两个法宝都行不通,这样的朋友要敬而远之。
    我们去看望父母,一方面要敬孝心,让他们高兴;一方面也要体恤父母,自己主动帮他们干家务。
    “身有伤,怡亲忧。德有伤,怡亲羞。”孝顺父母,首先要从爱惜自己的身体做起。一个小朋友感冒了,他在日记中写到:“我感冒了,很难受,不是因为感冒难受,而是因为让父母担心。”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存心,就长养了很好的孝心。平时我们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,天气变化要加减衣服,运动后也要懂得照顾自己。为什么有的孩子觉着父母管得太多?那是因为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家长不放心。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,家长也不管不问,那是父母失职。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,那么才能既获得了真正的自由,又能让父母放心。所以,要体恤父母的存心。《孝经》曰: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
    “德有伤,怡亲羞。”我们要遵守道德、法律法规,不能做了不好的事情,让父母蒙羞,让家庭蒙羞,甚至让社会蒙羞。特别是在事业上要脚踏实地,不能冲动冒进,否则事业上不稳定让父母担忧,甚至让父母养老都不安这就不好了。孟子曰:事孰为大?事亲为大。如果我们能在有生之年,为推动社会、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,让父母引以为荣,那就是很大的孝顺。守孰为大?守身为大。我们必须爱惜自己的名节,不能做出对不起亲人和家庭的事情,否则就是自如其辱。
    “亲爱我,孝何难。亲憎我,孝方贤。”父母和我们相处很好,我们也应该尽力去孝养父母。父母如果对我们发脾气,我们也要宽容,接纳,因为任何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。如果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,我们也要尽力尽自己的本分。古代很多先贤都以其至诚的孝心,感染了父母,让家庭和乐。比如闵损芦花的故事,王祥剖冰的故事。
    “亲有过,谏使更。怡吾色,柔吾声。谏不入,悅复谏。号泣随,挞无怨。”如果父母乃至朋友、同事有过失的时候,我们就要劝诫。
    劝诫别人不容易,要注意四个要点:一是存心。我们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他人的存心,真心的希望对方改过,这样我们的至诚心才能感染对方。如果我们心存控制,非要强势的要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,这就不对了。如果我们劝不了,则不管别人对不对,先要自己做对。二是时机。《论语》曰:“应与人言,而不言之,失人。”父母、朋友等有过失,我们应该劝诫而不说的,也有过失的。“不应与人言,而言之,失言。”如果我们不该劝诫的时候去劝说,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。三是注意态度和方法。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情绪,尽量在他高兴的时候规劝。如果他们听不进去,我们也不能生气。我们动气,就会带动他们动气,可能结果会相反。此外,如果我们没有做到,那就没有资格去劝谏他人。四是要有耐心。自己劝别人要有耐心,因为习性的养成,非一朝一夕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因此,我们也是要反复的规劝。当然,如果还是劝不动,说明是我们“德未修”,而“感未至”也。所以,我们要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存心,这样才会不断提升我们的智慧。
    此外,劝谏还要首先获得对方的信任。如果没有得到对方足够的信任而去劝谏对方,肯能会让人感觉自己是在诽谤他。
    

    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